2015.6.13《海街日記》日本上映

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、大家站著

依稀記得,看完電影時與友人討論著「想成為四姐妹的誰」「最喜歡四姐妹的誰」,現在仔細想想那個「誰」是如此無法被取代,不管你喜歡的是大姐、二姐、三妹還是小妹,只屬於《海街日記》的四姐妹,是足以被刻畫為影史經典的美景。

電影中那句「50年後大家一樣都是老太婆」,此時也不禁想像著那天到來後,《海街日記》還會存在於多少觀眾的心中?至少在五年後的今天,是枝裕和拿了一座坎城金棕櫚,綾瀨遙、長澤雅美、夏帆、廣瀨鈴的好感情延續到戲外,同時她們也不斷再創自身的演藝高峰,努力在海街以外的地方寫著日記。


2007年,原本就很喜歡吉田秋生的是枝裕和,在讀到《海街diary》第一集後深受感動,一心想著希望將此改編成電影,可惜當時電影版權已被捷足先登,好在,2012年秋天是枝裕和終於拿到改編版權,也因為如此才能實現這樣的四姐妹組合。而原著吉田秋生對於電影唯一的要求只有「請拍出鎌倉的一年四季」,2014年四月,長達一年的拍攝正式啟動。


四姐妹的選角,以是枝裕和當時「現在最想拍誰」為優先考量:

.「雖然綾瀨遙的形象比較接近大姐,但是我認為她挺直的站姿與長女幾乎如出一轍。和原節子一樣有昭和的味道。」

聽聞居然要演大姐角色的綾瀨遙,當下只覺得「我演長女?無理無理」,直到進劇組後,與幸的年齡相符合的綾瀨遙,完美詮釋出一肩挑起整個家的大姐。此外,綾瀨遙與飾演食堂老闆的風吹純,因曾共演過大河劇私下感情非常好,是枝裕和在看了兩人在醫院的對戲後,才決定為此加了四姐妹一同去食堂的後續,這也是原著中所沒有的一幕。


.「在一部充滿逝去的故事中,長澤擁有二姐的奔放感,尤其是肢體的美再適合也不過。」

曾在《奇跡》與導演合作過的長澤雅美,倒是吐槽過於害羞的是枝導演,因為只認識自己,所以剛開始排練時全程只盯著她看。飾演電影中氣氛帶動者的長澤,演戲時則會不時地即興演出,此外,電影的配樂也是在長澤的推薦下才找到菅野よう子,「導演和劇組都非常感謝我,害我超級得意的。」


.「夏帆我行我素的感覺,和原著的三女非常像。纖細的表演方式,得以找到電影畫面中最正確的位置」

雖然夏帆一開始接到邀約時,只擔心該不會真的要和漫畫一樣留爆炸頭。而當她在片場看到廣瀨鈴,彷彿看到自己年輕時在拍《天然子結構》的自己,「這感覺非常新鮮,有種我也長大成人的感覺。」此外,電影中千佳吃東西的鏡頭,就是導演在看到夏帆本人吃相後的觸發。


.「看到她穿著有點大的制服和籃球鞋,一副稚氣未脫的模樣,但表情很豐富,聲音一如其名像鈴聲一樣,全身點綴著十五歲的璀璨瞬間,幾乎一看到的瞬間,就感到四女鈴就在這裡。」

就連要試鏡什麼作品也不太清楚的廣瀨鈴,就這樣被是枝裕和挖掘。自認還是個孩子、往後也遇不到這樣的拍攝方式,最後廣瀨鈴選擇不拿劇本、透過導演口述的方式演戲,「因為不知道自己以外的戲是在演什麼,第一次看試映時,反應就和普通觀眾一樣,看完後才知道原來是這樣一部電影啊!」


不是「海街物語」而是「海街dariy」,將日復一日的每一天堆疊成一座小鎮的故事,這是是枝裕和之於電影最主要的核心,「我想透過小鈴的視角慢慢拓展世界的寬廣。首先是與姊姊們的相遇、接著是『家』、『街道』與『海』,這樣才能構成一部真正的海街…。秋天小鈴的世界是窩在家裡;冬天第一次和佳乃一起出門上學;春天和朋友去海邊。配合小鈴的心靈逐漸開放,轉換成視野的開闊感。」

提到《海街日記》,總會有人想起森田芳光2003年的《宛如阿修羅》,後者大竹忍和長澤雅美也從外甥女,成為電影中的母女。但其實是枝裕和想拍出的是像東寶新春賀歲片《細雪》般的四姐妹日常,同時也參考《小婦人》四姐妹的構圖,描繪出冬日窗邊四人眺望梅樹的畫面。另外一部則參考了小津安二郎的《麥秋》,輪迴與無常以及「人的營生崩解,又重複再三」的世界觀。

此外,為了淡化電影中三場葬禮的死亡之氣,「讓次女負責色慾拍攝其肉體、三女負責食慾拍出大口吃飯的畫面,描寫四姐妹各自不同形式的生命力。」


記得第一次在大銀幕看是枝裕和的電影,就是《海街日記》,雖然說來慚愧就是了。撇掉評論或任何電影理論,看電影,看得就是一種感覺以及心中與電影的共鳴程度,因此是枝裕和的電影中,毫無疑問最喜歡《海街日記》。

至今已數不清到底重看了多少次,倒是為此去了四五次鎌倉,彷彿這座海街真的有這對四姐妹生活在此。

發表留言